
在泉南眾多摩崖石刻造像中,西資巖大石佛無論從歷史的悠久、造型的壯觀、雕刻的精美,都可算是一流的作品。
大石佛寺西側(cè),還建有一座三開間的明先賢無能蔡先生祠,是里人為紀念明代理學家蔡鼎而建的專祠。
蔡鼎,字可挹,號無能,晉江金井塘東人,生于明萬歷十六年(1588年),年輕時即精研《易經(jīng)》,著有《易蔡》一書50萬言,風行海內(nèi)。明熹宗時,邊疆多故,蔡鼎以諸生身份投于薊遼督師孫承宗幕下,為謀劃薊遼軍事,卓有成效。相傳他在遼東曾擺了個“鼎陣”,將許多鐵鍋倒伏在通道上,上蓋沙土,設(shè)好埋伏,引誘敵人騎兵過來,結(jié)果敵騎的馬蹄全卡在鐵鍋上,進退兩難,埋伏的明軍乘機沖出,打了個大勝仗,皇帝因稱他“白衣參軍”。后因疏奏魏忠賢擅權(quán)誤國,蔡鼎觸怒皇帝和“閹黨”,微服潛歸故里,于卓望山研修易學;又筑觀星臺,每至中夜,必起身觀察天象,潛心研究天地氣概、山川形態(tài),著書立說,開創(chuàng)了易學新說,形成了著名的“易蔡”一派。崇禎時欲起用,拜辭。“復見國患日深,屢揭送政府,報論邊事。”唐王時,黃道周力薦其參加南明政權(quán),因見勢不可為,仍復退隱卓巖,后卒于清順治十二年(1655年)。
蔡鼎卒后,鄉(xiāng)人就其讀書處建祠,其弟子撰聯(lián)刻門:“帝稱布衣,天子不得臣,諸侯不得友;書成易蔡,往圣由此繼,后學由此開?!膘糁袘矣小皣鴰煛必乙环讲⒎钣兴纳裰鳌?/font>
無能祠對面小石丘上又建一座小巧的石亭,匾曰:“觀易亭?!?/font>
(來源:晉江勝跡)
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